找到相关内容128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如来藏”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因为这些言论不过是佛为了开引那些主张有我论的人而使用的方便说法。   印度除了一些大乘经论及了如来藏思想之外,还有一些总结这些经思想的大乘论。这之中较突出的是《究竟宝性论》和《佛性论》。《究竟...   《究竟宝性论》中论及了众生都有如来藏的思想。该论卷第一中说:“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 4...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0961798.html
  • “基体说”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唯识思想中之dhatu类概念

    凡夫所执之二我)”为体,与无我性、 (真)如、法界等同义。《究竟宝性论》卷三如来藏品第五同样也以无我为“我”。《佛性论》卷二以空、无我相为一切法  真体性,乃至为“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二也...界、如来藏、(佛)为究竟之了义(这种倾向在后来的中国化佛教中被强化)。@但这种主张在后期如来藏经典(属已与唯识学合流之无为依唯识学)如《宝性论》、《庄严经论》、《佛性论》、《楞伽经》等中被弱化,...

    周 贵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361946.html
  • 光明大圆满实修次第纲要

    .汉藏皆传经论:龙树《中观六轮》,月称《人中论》,弥勒《究竟宝性论》等五论,寂天菩萨《人菩萨行论》。  这些著名论著,对中观和如来藏思想有详细论述,对于正确而真实地领悟大圆满思想、树立大圆满见,都...1.禅修人生难得;  2.禅修生死无常;  3.禅修六道皆苦;  4.禅修业果;  5.生起出离心。  第三前行 愿菩提心  菩提心是人大之门,大圆满是九佛法之巅,是大乘之究竟!因此,只有生起...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73464822.html
  • 霍韬晦〈佛性与如来藏〉

    -ta^或buddhatva,意即“佛陀性”或“觉性”。但事实上不然,据现存有梵本对照的《究竟宝性论》考察,“佛性”原语主要...在中、印两国的发展情形:   印度方面,沿着buddha-dha^tu所指示的方向,渐渐分析出两个概念来:是众生皆以buddha-dha^tu为本元的佛性义,二是众生修行以造佛境(或显佛境)的佛性...

    霍韬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1165333.html
  • 五性各别与性皆成(续)

    “理佛性”来说明的内容、“佛性论”·“究竟宝性论”·“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等听说明的论等是有名的。但是对其严密的研究,也是待吾人将来的工作之一,因此省略於此。  圆测为了论证“性皆成”,花费...五性各别与性皆成(续)  圆测对种姓论的见解  金东柱  (续上期)  关於无性有情,在“大般涅槃经”有清楚的说明。“大般涅槃经”是一部最彻匠主张究竟的大乘经典。此经中说;无性有情(即,阐提...

    金东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73666615.html
  • 净土宗在我国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弥陀信仰约公元世纪后在印度兴起。龙树的《十住毗婆沙论》、坚慧的《究竟宝性论》、世亲的《无量寿经论》等著作都是赞颂阿弥陀佛,宣传净土信仰的。弥陀净土信仰传到中国后,迅速传播开来,隋唐之际正式形成净土宗。所依经典主要是三经论,《佛说阿弥陀经(注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经(十六观经)》、《佛说无量寿经(大本阿弥陀经)》与《净土往生论》;后人加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与《楞严经·大势至圆通...

    李印来 王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068647.html
  • 瑜伽行派唯识学之结构——再谈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区分

    真如(如来藏)为一切法之本体与根本因立说。奘传唯识属于前者。事实上玄奘学派是回避、甚至可说是排斥无为依唯识学的。玄奘有意不翻译瑜伽行派的无为依唯识学的主要论著《大乘庄严经论》、《究竟宝性论》、《佛性...此心性如来藏即是一切法之根本所依,以此所依为核心观念,形成了“糅合性”无为依唯识学,亦即唯识学中的如来藏思想。在《究竟宝性论》中提出了无为依唯识学的本体论,而在《大乘庄严经论》中,将无为依唯识学的...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02669238.html
  • 佛教的“如来藏 ”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宝性论》和《佛性论》。  《究竟宝性论》中明显引用了先前的一些有关大乘经的思想,如该论中使用了《如来藏经》里九喻中的铸模中有金像的比喻等。此外,该论中还引用了《胜鬘经》的内容,论中明确说“圣者胜鬘经言”。  《究竟宝性论》中论及了众生都有如来藏的思想。该论卷第一中说:“一切众生界,不离诸佛智,以彼净无垢,性体不二故。依一切诸佛,平等法性身。知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4】(p,813)论中的...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269835.html
  • 如来藏与唯识学关系问题之分析

    一直暗含。譬如在《究竟宝性论》中一面大谈:“如来无为身。自性本来净。客尘虚妄染。本来自性空。”[12]而另一方面又说:“舍利弗言。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舍利弗言。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舍利弗言。...名为‘无为依唯识’。有学者将唯识学典籍进行归类,认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辩法法性论》、《佛性论》、《究竟宝性论》上述经论中包含有如来藏思想,都属于“无为依唯识学”系统。甚至把形成时间...

    慧仁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173537.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译传瑜伽行派无为依唯识的最基本典籍如《究竟宝性论》、《大乘庄严经论》、《楞伽经》、《密严经》等。结果,玄奘学派就与唯识学的“旧译”以及主要依据“旧译”发挥的中国化佛教分道扬镳,甚至将无为依唯识学完全...信论》的思想。该论对《楞伽经》、《胜鬘经》、《宝性论》等以及地论师的思想予以总结并创造性发挥,无疑是中印佛教史上最为系统、严整的无为依唯识学著述,其说奠定了中国佛教的基本思想结构,相对于印度无为依唯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983497.html